行至麦积山,女娲担柴而至,相见慰问。女娲曰:“兄去许久,必有所得。”伏羲就沙地画卦象以示,曰:“知此理乎?”女娲视之曰:“此中义理无穷。然推其微奥,不出乎阴阳之道也。”伏羲大喜,归迁母、娣于宛丘之都。
上古男女野合,知爱而不知礼,虽经燧皇定配,日久懈弛。
女娲一路见男女无别,谓伏羲曰:“为教莫先于敦伦,敦伦必由于嫁娶。
今姓氏颇多,不可同姓为婚。
凡欲嫁娶时,必先用一人斟酌其事,谓之媒妁,然后行俪皮为聘礼,示合姓之欢,重万民之俪。已聘之后,虽未嫁娶,不得与他人游戏。则人伦之本立,而民始不相渎矣。”
伏羲喜曰:
“圣哉斯言!我妹能正姓氏,职婚姻,民得女判,可呼为神媒。”即晓谕天下,百姓当依此礼而行。
都南天中山下居民,奔告水有一龟,其大异常,见人则端目而视,全不畏缩。伏羲同往观之,碧草芊芊,多如蒿属。
赫胥曰:“闻蓍草千岁,一本百茎,其下必有神物守之。”伏羲命骊连氏备牺牲,陈祭于岸侧,上流有混沌氏张设网罟。
少顷,元龟分蓍而出,皓身素甲,昂头望见伏羲,闭目缩紧不动。混沌牵上岸视之,广三四尺,脊背皆平。
伏羲乃以河出马图,及所画八卦,就龟背文理八方布之,是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观象于天,
效法于地。近参乎身,远取诸物。以八卦各有三爻,因重而衍之,为上下六爻。
于是,八分为十六,十六化为三十二,三十二荡而为六十四,共得三百八十四爻,
皆取法象自然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乃教民以之定犹豫,决嫌疑,使不迷于吉凶悔吝之途。造化之秘泄于此,圣道之统始于此矣。
伏羲知元龟、蓍草,皆是至灵之物,必为后世之用,遂捧龟采蓍而回,更元龟名蔡,以其有草作祭也。
伏羲领众回都,筑一坛于都中。命中央氏为守龟史,阴康氏为藏蓍史,同在坛中,与之精衍卦象微义。
爰兴建神鼎一座,树立坛场,以镇方位。鼎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群臣见有如此作为,乃拜颂曰:
前者三皇虽开世道,兴教于民。但俗尚洪荒,而吏明犹未盛,烟霞犹未启。今我王之王天下也,明并日月,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幽赞神明以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凭瑞于景龙而作书。非特为万世文明之会,
实为开物成务之宗。当尊帝号,使天下知隆也。
因上号曰泰帝。
帝念群臣助美政教,可封之以地,授之以官。为有神龙降瑞,遂以龙纪其名首。
命朱襄为飞龙氏,名金堤,职图册列礼义,以宣教诫。命昊英为潜龙氏,名鸟明,造甲历以知时度。
命大庭为居龙氏,名默视,主治屋庐,
以便民居。命阴康为土龙氏,名纪通,主中职内事兼治田里,以正疆界,又名主田。
命混沌为陆海降龙氏,名仲起,主平土地,统靖海。命栗陆为江湖水龙氏,名阳侯,主斩繁滋草木,疏道泉源。是为六龙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