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小说网

第25章 分发灵米唐僧求见

天才一秒记住【奇幻小说网】地址:qhxs.cc

“灵米,真的是灵米呀!”

长安城一处发放灵米的地点,一个个身穿甲胄的觉醒了气血之力的武者,巍然屹立,周身散发着淡淡杀意。

在他们身后,一袋袋灵米被堆放了起来,通过了袋子口,众人都能够看见这米粒朱润如玉,晶莹透亮,一看就是上等的好米。

不过,这灵米让众人最为心动的还是他的功效。

“听说这些灵米吃了之后,能够强盛健体,吃得多了还能够踏入修行之道,和唐皇一般拥有法力!”

一名长安子民看着闪耀着淡淡光芒的灵米,眼中满是火热。

“对呀,而且听说这些灵米成熟都非常快,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没有灵米吃。”

另外一人附和道。

“嗯嗯,唐皇如今已经发布了灵米令法,要在我大唐境内推广这种灵米,不过,长安城的子民可是第一个能够吃到灵米!”

一位长安子民自豪的开口说道。

“众人排好队列,现在开始分发灵米,每人每户都是有着数量限制,一粒不能多,一粒不能少。”

“另外,吾皇要在大唐推广灵米,所以一个月后灵米成熟,你们需要上交一半,用于在其他各地推广灵米。”

“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领取灵米了。”

负责分发灵米的官员高声开口道。

“没有问题,大人别说是一半,只需要给我留一些种子,小的也愿意呀!

一个月成熟一次,大不了小的多种几次!”

底下一位子民大声笑着开口道,闻声,其他的子民也笑了起来,纷纷表示赞同。

闻声,官员大手一挥,示意一边的军士开始。

“开仓分发灵米!”

接着,一道高亢的声音在场上响起,长安城的子民们纷纷排成队列,按照队列先后顺序,有序的领取着灵米。

灵米领到手里之后,这些人满脸的兴喜,兴冲冲就向前家中跑了过去,巴不得现在就将这些灵米种下去。

……

此时,长安城金山寺附近,唐玄奘穿着一身袈裟,正在街头之上巡查。

大妖攻城,这样事情结束之后,按照常理来说肯定会有着人员伤亡,唐玄奘自知自己修为尚浅,不能够和妖怪战斗,但是这超度亡者,希望死者灵魂安宁的事情,他自己还能够做到。

只是,这段时间,唐玄奘在长安城当中游走了一段时间,却没有发现有着谁家人死亡。

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在群妖攻城的时候,唐朝的的皇帝李世民孤身一人前往,直接用着无上法力,一人镇压了群妖,还击杀了三位大妖将他们的头颅悬挂在了城墙之上。

一瞬间,唐玄奘心中对于李世民充满了敬畏之情。

而这一段时间,每每想起那人口述唐皇大战群妖的激动神色,唐玄奘就无心诵读佛法,索性出来散心。

此时,他正在街上行走,却发现路上行人突然都奔走了起来。

“快点,吾皇分发灵米了,去晚了就没有了!”

一名大唐的子民叫喊着,冲过了唐玄奘的身边,在他的身后,几名唐朝子民紧紧跟随,神色之上,满是喜悦。

“这位施主……”

见状,唐玄奘准备拦下一人问问,但没说两句,那名大唐子民跑开了。

“和尚,前面就是发放灵米的地方,你过去自然就知道了。”

怀着好奇的神情,唐玄奘来到了发放灵米的地方。

“原来是鼎鼎大名的三藏法师,呵呵,如同三藏法师所见,这灵米乃是吾皇亲自寻来,一个月方可成熟,普通人食用之后,可以延年益寿,滋养心神,更有几率跨入修炼一道。

这可是吾皇对天下子民最大的恩惠呀!”

负责分发灵米的官员听是唐玄奘之后,立马向着唐玄奘解释了起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新笔趣看】《福晋来自末世[清穿]》《重回千禧当学霸》《超时空快递》《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文豪1978》《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石破天穿越令狐冲》《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神话:灵性支配者

《西游之朕的大唐有属性》转载请注明来源:奇幻小说网qhxs.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明末:边军不退谍海无名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大明风流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HP)Forgive倒拔三国金玉满唐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朕,乃万岁!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玄天宗修行记事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大唐小说家清末土司王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我在异世界召唤最狂上门女婿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我在三国逆转乾坤我在水浒做奸商谍战风云录:大宋乱世种田日常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带着美女闯三国我家娘子太体贴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大宋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