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张启航这种谋定而后动并且有领导魅力的人,也许日后就真是一个人物了。
不过现在,这个未来的人物正在为如何改善生活条件而‘殚精竭虑’。
他们能够毅然决然地下乡,那就是不怕吃苦的,但是如果同等条件下、用同样的食材,可以吃到美味一点的食物——也并不算是贪图享受吧?
【当然不算的。】他很快就说服自己。
……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三月底的时候,岭后村给知青们盖的小院落成,顺便三间教室也盖好了。
村支书去找了张启航,表达了想要知青们兼职给娃上课的想法,并且说也不要求高,就占据一人一天的时间,一星期上六天课。当然知青上课的这一天是没有公分可以记的,不过口粮照发,而且村里记录知青工情况的时候,这一笔也可以记上。
这其实对知青来说是好事,相当于每周有了一天休息的时间!
张启航自然不会拒绝。
而且他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的是什么?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是为了建设祖国伟大事业而奋斗!
如果可以在农村教书育人、扫除文盲,不也是为祖国做贡献吗?
村支书和张启航一拍即合。
张启航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他们想请一位大姐帮忙做饭。
张启航苦笑着说:“原本我们也想融入到农村生活中来的,后来发现烧灶实在是技术活,为了不造成人民财产损失,我们几个还是觉得请一位大姐帮忙做饭比较好。当然,砍柴劈柴打水这些活儿都还是我们自己干,就是劳烦大姐过来掌个勺,肯定也不能让大姐白辛苦的。”
不好说雇,但是可以说请;不好说报酬,但是可以说感谢。相当于是给人包了两顿饭,中餐和晚餐,一个家庭可以省下一个成年人的口粮。
人民的语言艺术是博大精深的。
村支书想了想,也是,都是十六七八的小娃子,是得有个村里的妇女来帮衬一把:“那行,我回头去村里帮你们找个手脚麻利的婆娘过来。”
“陈知青说,她借住的隔壁王大姐做饭是个好手。”
张启航不好意思地笑着搓手。
于是村支书就懂了——真是这几个城里娃娃馋了!沈二的媳妇啊,手艺是真的没话说。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得和王雪梅本人商量一下。不过想来这么好的活计,她应该不会拒绝。
……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