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荡墨尔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奇幻小说网qh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见梁天没有什么睡意,方原就又缠着总设计师,要听他把航天人的故事讲完。老一辈人的记忆里面,我们国家的发射场,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航天任务,多半都是1990年【亚洲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的的确确是我国正式发射的第一颗国外卫星,但并不是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任务。再往前推的话,还有两次国际任务,用的都是【长征二号丙】。发射场也不是西昌,而是更早的酒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分别于1987年8月5日和一年后的同一时间,发射了法国的马特拉微以及德国的tospace公司微重力试验装置。这两个都是试验装置,算不得正式的卫星发射。这并不影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履历上,也印刻着第一次执行国际任务的标签。这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的成功,才有了后来的【亚洲一号】任务。所有的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2.15事故之后,中国国际商业航天,迫切地需要用成功来走出双重困境——没有国际商业保险公司愿意接受保单,没有国外公司愿意委托发射。1997年的两次至关重要的成功,在这个时候接踵而至。8月20日的【马布海1号】和10月17日的【亚太2r】。戢志东并没有担任这两项任务的地面总指挥。在国际上四处宣讲,帮【马布海1号】搞定国际商业保险之后,戢志东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再回到原来的岗位上,继续反光发热。戢志东并没有因此离开航天,而是去了航天研究院。世界航天技术日新月异,仅仅只是把发射失败变成发射成功,并不足以让中国一直在国际商业航天里面,占有一席之地。戢志东来到航天研究院的时候,梁天研究生差不多到了要写毕业论文的阶段。梁天的研究方向,是一箭多星。1997年9月1日是这项技术在我国的第一次试验。改进后的【长征二号丙】将摩托罗拉公司的两颗两颗铱星模拟星,成功地送入了预定轨道。98天之后,【长二丙】顺利地将两颗真正的铱星送入预定轨道。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合同一共有6颗,分了三次发射,每一次都非常精准。一箭多星技术的成功商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商业航天,开始摆脱至暗时刻,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有多良性呢?此后三年,我们国家的火箭,每一发都成功,每一枚都精准。一箭多星,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却不是梁天自己真正属意的。他从二十岁开始,就已经有了要死在移民火星路上的梦想。能够承载这个梦想的,不是一枚火箭能托载多少颗卫星,而是能不能把人类平平安安地送上太空,再平平安安地带回到地球。梁天想要参与【921工程】项目。92是年份,1是月份。【921工程】,就是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工程。这项计划,在1991年6月获得了原则上的认可。于1992年1月的会议上正式通过。因为92年1月的会议上,与会的每一个人都认真表了态、签了字。载人航天项目也就正式被命名为【921工程】。
梁天想要参与这個项目。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戢志东。戢志东告诉梁天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载人航天计划:“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计划,从你出生的那一年,其实就已经有了。”“1970?”梁天有点不敢相信,“我出生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敢想载人航天了?我们那时候,除了发射了一颗【东方红一号】,还有什么?”戢志东:“就是因为有了【东方红一号】的成功,我们才会有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714工程】。”“1971年4月,我们国家就已经把载人航天提上了日程?”梁天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他那个时候能够查到的资料里面,确实也没有这方面的。戢志东让方原没必要大惊小怪。那个年代,我们国家的经济还没有开始腾飞,全世界也只关注当时两个超级大国在载人航天方面的竞争。这两个国家,双双在1960年代,完成了不同形式的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人在【东方红一号】大获成功之后,萌生出这样的想法,也不算是太过好高骛远。我们国家后来真正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飞船代号是【神舟】。1970年代的载人飞船计划,也有自己的飞船代号——【曙光】。有这个想法不算好高骛远,但真正往下推进的时候,又发现造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